專注電力物聯網20年
3月1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本刊記者邀請相關領域專家暢談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以及在助力能源清潔低碳轉型中的國網作為。
歐洲聯盟駐華代表團能源氣候行動參贊 Octavian Stamate(傅維恩):
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經濟體的“碳中和”承諾,受到了全球歡迎。世界主要國家相繼表態,有助于實現將全球變暖溫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在最近的中歐高層對話中,歐洲領導人表示,支持中國努力履行承諾。現在,這些承諾正在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減排行動。
實現“碳中和”將深刻地改變歐洲、中國和其他地區的經濟。中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在特高壓建設、新能源消納等方面大有可為。
英國駐華大使館電力市場及可再生能源前主管 Christian Romig(駱曉蓂):
中國公布“碳達峰、碳中和”的清晰時間表之后,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建設能源互聯網的戰略目標有了更豐富的內涵。我們注意到,國家電網公司一方面通過大范圍聯網,擴大新能源消納范圍;另一方面推進抽水蓄能與儲能建設,提高系統靈活調節能力。
隨著能源清潔低碳轉型,能源消費側日益呈現互動化、多元化、電氣化趨勢。
清華大學電機系主任 康重慶:
碳排放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提出后,能源轉型面臨的挑戰更大了,不僅原先提出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路徑要進一步完善和加速,同時,電力系統也面臨低碳化轉型,應從發電、電網和用電環節提出相應思路。整體來看,讓發電、電網和用電整體互動起來,才能形成一個低碳化轉型的整體目標。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何建坤:
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和愿景,意味著我國更加堅定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產業轉型和升級,走上綠色、低碳、循環的發展路徑,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碳強度持續大幅下降,一方面要大力節能,降低能耗強度;另一方面,要加快發展新能源,優化能源結構。國家電網公司需發揮“大國重器”作用,在引領能源轉型方面走在前列、作出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北電力大學教授 劉吉臻:
要實現我國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是一項十分緊迫、十分艱巨的戰略任務,也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科學規劃,制定好不同時期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路徑。化石能源清潔化、清潔能源規模化、多種能源綜合化,這三者相輔相成。能源革命技術方向的選擇一定要與經濟性結合,算清能源革命的“經濟賬”。在能源消費側,再電氣化是我國能源轉型的根本途徑和關鍵所在。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顧問 黃其勵:
我們的行動準則應該是提高戰略定位,早行動、強規劃、全加速、大力度,全社會來貫徹2030、2060年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我國能源轉型主要有四個途徑:
第一,一次能源的清潔低碳化,在供給側利用可再生能源高比例來替代化石能源。第二,二次能源的高度電氣化,推動全社會電氣化,提高電氣在綜合能源的比重,提高能源水平。第三,電網發展智能化,電網深度融合的信息技術、數字技術推動源網荷儲綜合智慧能源協調發展,構成數字化的能源互聯網。第四,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節約能源和資源的全面化、全社會化。
落基山研究所常務董事兼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 李婷:
世界500強企業是推動“碳中和”與零碳發展的重要力量,而創新是實現零碳發展的共同路徑。目前,蘋果、微軟、BP和亞馬遜等跨國企業都已提出了早于2050年的凈零排放計劃。中國企業在國家提出2060年碳中和目標之后,反應迅速,也紛紛提出將碳達峰與碳中和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
國家電網公司制定了行動方案,積極拓展綜合能源服務模式,堅持綠色發展。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為代表的數字技術革命,將為進一步提升能效,并支撐清潔能源支持電力系統和生產生活用能提供技術可行性。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研究員 許金華:
推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國家電網公司將發揮關鍵作用。在世界能源轉型的趨勢下,國家電網公司進行的自我革命,正是重塑自身角色定位和提升核心競爭力。
第一,國家電網公司通過電力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電網數字化轉型,推動企業向再電氣化、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方向轉變。第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國家電網公司在能源互聯網建設中向創新型企業轉變,為能源生產商、消費者提供多元化、更有創新力的產品和服務。第三,國家電網公司積極開展風火打捆外送交易、發電權交易、新能源優先替代等多種交易方式,保障清潔能源能發盡發、能用盡用。
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智庫中心主任 夏清
能源轉型的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這對電網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是一個巨大機會。從行動方案可以看出,國家電網公司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和嚴峻性。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核心是控制碳排放,而我國的電力結構一直以來都是以火電為主,當穩定的火電轉為受氣象驅動的新能源發電為主導時,電網面臨的挑戰是顛覆性的。電網企業責任重大,是能源轉型的中心環節,是電力系統碳減排的核心樞紐。既保障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和高效利用,又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用電需求,需要的不僅是電網本身的升級,而且是電網向能源互聯網的轉型。
行動方案中提出加強“大云物移智鏈”等技術在能源電力領域的融合創新和應用,促進各類能源互通互濟,源網荷儲協調互動非常重要。儲能將成為解決“雙高”電力系統運行的技術手段,包括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等。
值得注意的還有體制機制的變革,建立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構建促進新能源消納的市場機制,讓價格在電力消費中起到調控作用,最終達到整體效率的提升,才能讓電網真正成為支撐能源轉型的平臺。當機制、技術、信息三大要素融合,電網成為能源互聯網,不僅在能源供給側構建多元化清潔能源供應體系,也在能源消費側推進電氣化和節能提效。這就是我們期待的、能夠支撐“碳中和”目標的未來電網。
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副院長高峰
國家電網率先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充分體現了高標的政治站位和大國重器的責任擔當,也體現出國家電網對于未來長遠發展的謀篇布局。
目前,中國企業都在研究相關措施,未來新能源發展將進入快車道。而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強調以電為中心,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領下,如何構建更好的生態,讓各方共同參與,共建共享,推動實現“雙碳”目標,電網在其中將發揮重要引領和平臺作用。
實現“雙碳”目標,需要建立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思維,通盤考慮集中式大電網建設和分布式電源、微網及用戶側儲能的發展。國家電網的行動方案中提到了支持分布式電源,儲能等發展,這是增強電網系統需調節能力、自愈能力和靈活性的有效手段。實現“雙碳”目標,需要推動大電網和分布式能源協同發展。以用戶側儲能為例,如何通過價格、運營、激勵等機制,引導用戶側儲能在發揮削峰填谷作用的同時,將減少碳排放、提高電力系統效率等社會效益傳導出來,是下一步值得研究的問題。
另外,“雙碳”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數字技術的支撐,數字化技術具有泛在貫通、賦能高效的特點,通過數字化的手段可以很好的助力“節能、提效”。國家電網在推動數字化轉型等方面已經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包括大數據挖掘、智能電網建設等等。“雙碳”目標提出后,所有新建項目都要考慮碳排放的問題,數字化、智慧能源已經成了基礎條件。未來,通過數字化的手段,才能更好地實現規劃、建設、運行、管理、調控,再靠人工智能來進一步提升效能。國家電網可通過建設能源電力數字孿生中臺,打造能源電力數字孿生生態,從而通過數字化賦能能源轉型,經濟高效地助力“雙碳”目標。
廈門大學中國政策研究院院長 林伯強
國家電網公司是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國有重點骨干企業,在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方面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國家電網公司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提出能源電力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實施路徑,是責任央企助力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積極行動。能源電力行業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主體,電網在這其中扮演著重要的支撐角色、發揮著關鍵的平臺作用。希望國家電網公司進一步加快構建堅強智能電網,推進各級電網協調發展,加大跨區輸送清潔能源力度,及時保障清潔能源及時同步并網,推動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此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也需要全社會各行業共同努力,在政策引導、市場調節、企業垂范、民眾配合等方面形成強大合力,爭取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 曾鳴
在“雙碳”方案發布之前,國家電網就已經在推動能源轉型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為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積累了經驗。
要想實現目標,發電側要大規模開發利用清潔能源,讓清潔能源成為主力能源,化石能源變成調峰保障能源;需求側要讓客戶用能清潔化,提高能效。方案對發電側和需求側都制定了具體明確的任務,支持低碳化高效用能方案。也就是說,方案全面系統地分析和研究了關于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既有電網企業本身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又引導發電側和需求側一同出力完成目標任務。
方案體現出國家電網公司作為“頂梁柱”,帶動整個電力系統穩步推進,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所作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