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電力物聯網20年
對于所有大都市來說,特別是對那些準備打造“智慧城市”的都市來說,大數據為他們帶來了新的契機。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50年,全球大約三分之二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地區。這意味著大城市必須開始利用智慧城市中的大數據分析來規劃這一擴張。智慧城市的興起基于各種先進技術,例如物聯網、人工智能和5G,這些技術促進了大數據的流動,從而為各種市政服務的性能和有效性提供寶貴見解。
在深入探討與城市相關的智能技術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究竟是什么讓技術變得“智能”。智能,是智慧和能力的總稱,中國古代思想家一般把智與能看作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概念。也有不少思想家把二者結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看待。而在現代科技中定義“智能”的主要技術層是傳感器和物聯網設備的技術基礎。第二層涉及部署產生大數據的智能技術。第三層反映了用戶對該系統的廣泛采用。
2021年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成熟以及“新基建”的推進,必將成為中國智慧城市發展歷程中關鍵的一年。智慧城市建設將成為暢通數字化循環、夯實數字化基建、開創數字化創新的核心領域與重要載體。智慧城市概念依賴于智慧物聯網技術,該技術收集有關系統組件的信息。與商業世界類似,在智慧城市中使用大數據分析已成為減少浪費和工作的關鍵。例如,數據采集設備可以幫助分析員和管理人員實時做出調整,以防止災難發生。智慧城市的例子是地方政府使用多種物聯網設備來簡化服務,它已被證明對電力和自來水廠非常有用。大數據平臺用于發現系統漏洞,如管道泄漏或交通燈故障。實時研究分析可以快速解決問題,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和收入損失。此前,自來水公司需要經過數月來尋找泄漏,最終不得不蒙受損失。現在,可以立即檢測到泄漏,并且組織可以在嚴重損壞發生之前進行修復。大數據還可以用來評估室內空氣質量,這可以提醒管理員改善通風條件,最終降低健康風險,特別是在大流行期間。
智慧城市對大數據的另一個主要用途是可持續發展規劃。由于污染可能損害健康,因此企業和公眾越來越希望在其社區中采用更環保的解決方案。越來越多的智慧城市正在實施太陽能和風能解決方案,以確保環境的可持續性,同時降低能源成本。此外,從大數據中收集的信息可以用來監測房間的占用情況、溫度、濕度、煙霧和火災。最終,它可以用于創建更安全的家庭和工作環境。
來自《騰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