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電力物聯網20年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2020年隨著“新基建”按下加速鍵,5G網絡覆蓋建設不斷深入,融合應用賦能持續深化,在醫療、港口、鋼鐵等領域涌現出一批優秀的示范應用。基于此,通信世界全媒體從眾多落地的行業標桿案例中遴選出“2020年度十佳5G行業應用實踐”,以此啟迪5G行業應用未來發展,助力5G應用加速落地。
六、中國電信5G+MEC智慧商業綜合體
邊商業綜合體是現代城市商業新布局,是現階段典型的城市人流和零售多業態聚集地,也是促進新型信息消費、推廣5G消費級應用,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布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傳統商業經濟,加速了商業綜合體數字化轉型步伐,重構商業場景、打造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新型信息消費模式成為行業共識。中國電信聯合華潤置地集團、大悅城控股集團、萬達集團、龍湖集團、蘇寧置業集團、銀泰集團、益田集團、正佳集團、武商集團等建設100個5G+MEC智慧商業綜合體,惠及兩萬余家零售商戶。項目依托中國電信自主研發的5G+MEC智慧商業數字孿生平臺,為商業綜合體打造5G云網數字能力底座。依托中國電信領先的天翼云資源、高精度點云地圖以及空間互聯網三維重建技術,并通過邊緣計算將用戶側應用能力下沉到商業綜合體就近邊緣節點,提供低時延、高帶寬、云渲染的算力保障。
七、中日友好醫院5G遠程醫療
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如今,借助現代通信技術,遠程醫療、遠程會診等應用為解決醫療資源的均衡發展提供了一條有效的思路。特別是在5G投入商用之后,其大帶寬、低延時等特色讓遠程醫療更具可行性和現實性。作為全國首批5G網絡試點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率先完成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的5G室內數字化系統部署,為5G遠程醫療業務的探索與實踐打下了堅實基礎。中日友好醫院牽頭《5G技術在醫療衛生行業應用的標準研究》項目,聯合各相關醫院、科研院所和5G技術行業領軍企業共同承擔5G醫療衛生行業標準研究,建立全國統一標準、統一質量的醫療5G網絡,促進5G醫療應用,規范5G醫療終端產業發展,支撐智慧醫院的基礎建設。中日友好醫院還將聯合華為、運營商以及產業伙伴建成5G技術轉化評測平臺,為產業機構提供實踐檢驗的基地,孵化、催熟與評測5G醫療應用,推動醫療行業5G應用健康發展。
八、央視5G媒體虛擬專網與多場景應用
5G網絡在媒體領域已經率先實現了廣泛落地。由北京聯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共同推出的“5G媒體虛擬專網與多場景應用”項目是5G在媒體行業落地的典型。該方案以中國聯通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創立的“5G新媒體實驗室”為基礎,描述了在5G環境下,媒體虛擬專網現階段的相關研究,分別從5G直播、5G媒體虛擬專網、5G+4K/8K傳輸技術、5G網絡切片技術和5G便攜式移動直播系統等方面介紹了5G場景下的超高清節目制播體系。該方案凝結了中國聯通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雙方在春節聯歡晚會、全國“兩會”轉播互動、“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轉播活動、全國田徑錦標賽等多場景的實際應用成果。
九、廣州5G智慧地鐵落地
5G賦能傳統交通行業,可以實現交通安全和調度管理的可視化、智能化。在廣州塔地鐵示范站,5G+智慧安檢、5G+高清監控、5G+AR眼鏡安防、5G+邊門求助等應用已經推廣使用。廣州移動和中興通訊通過點—線—面多維覆蓋,實現5G信號“占得上、駐留穩、體驗優”。如在地鐵上,借助人臉捕捉、聯網自動識圖、遠程監測等技術,實現地鐵站內安防效率提升20%;借助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實現公交排班時間從一周縮短至一天,公交運力提升10%;借助5G路政車和5G無人機智能巡邏,實現路橋隱患識別率提升65%。廣州地鐵的5G+智慧地鐵項目使用了全球首個地鐵5G切片網絡,并率先實現全球首個基于SA網絡的無線PRB硬隔離切片方案。該項目還首次應用基于5G技術的室內高精準定位技術,定位精度達米級,可為乘客提供室內導航,幫助乘客選擇人流量少的室內景點,合理避開高峰,優化出行安排。
十、媽灣港5G智慧港口新標桿
港口作為一直封閉的環境,貨物卸載、運輸、存儲,安防、碼頭管理,對自動化智慧化需求很大。5G出現前,無線信號傳輸一直是港口智能化的主要問題。招商局和中國移動齊心協力,經過一年半的建設,媽灣港已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5G智慧港口,成為5G智慧港口新標桿。媽灣港實現了5G岸橋/場橋遠程控制、5G無人駕駛集卡、5G智能理貨、5G智慧安防、5G網聯無人機等應用場景。在深圳媽灣港區碼頭中控室中,操作人員可同時打開20路前端攝像頭,通過5G網絡回傳高清視頻進行RTG轉場、抓取貨柜等一系列遠程操作,作業過程非常流暢。媽灣港的5G無人駕駛拖車與有人駕駛拖車混合作業是全球首創。結合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車隊調度管理系統,能夠提供適用傳統碼頭的高可靠、低成本無人駕駛拖車方案。媽灣港還實現了5G網聯無人機和機器人巡檢,通過5G網聯無人機和機器人巡檢的全新方式,可對設備和特定區域進行巡檢,發現不易發現的問題,提升設備使用率,賦能碼頭整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