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電力物聯網20年
近期國家電網發布多項儲能相關招標,其中國網西北分部、國網湖北、國網甘肅都發布了關于新能源+儲能對電網安全和價格機制方面的研究。而有消息表明國家發改委也在調研抽水蓄能、儲能電站市場價格機制,并考慮出臺相關政策,儲能行業或將迎來好消息!回顧中國儲能的發展里程,國家電網對儲能應用的研究重點從新能源發電側、轉移到電網側儲能、如今又重新回到了新能源發電側,助推了中國整個儲能行業的發展。2011年,由該工程由國家電網公司自主設計、建造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投運,這也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儲能系統、智能輸電于一體的新能源綜合性示范項目。隨后直到2018年,國家電網分別在江蘇、河南兩省建設了百兆瓦電網側儲能項目,將中國儲能市場熱度推向高潮,當年電化學儲能裝機首次突破GW達到1.01GW。
但2019年國網的一腳急剎車、暫停包括抽水蓄能在內的儲能項目投資,又讓儲能的發展頓時陷入冰點。進入冷靜期以后,市場也開始重新思考儲能的發展方向。2020年初幾個風電儲能項目招標的消息將儲能熱情重新點燃,隨后湖南、山東、內蒙古、新疆等十余省份陸續提出新能源配儲能的要求,“新能源+儲能”成為行業焦點。而隨著碳中和、碳達峰目標提出,我國提出繼續大力發展新能源發電,到2030年要新增風光裝機12億千瓦以上,并首次提出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這無疑將為電網帶來巨大挑戰,在此背景下業內人士指出,儲能將成為電力系統必需品,尤其新能源+儲能將成為大趨勢。然而,以湖南為例,新能源發電側儲能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強制配儲增加新能源發電企業的資金負擔、而且投資成本無法回收,按要求落地實際項目很少。盡管新能源配置儲能的困難重重,國網湖南省電力董事長孟慶強仍明確表示,確?!靶履茉?/span>+儲能”協同發展模式落地,規劃配置450萬千瓦儲能參與削峰填谷,促進儲能產業規?;l展。針對成本回收難的問題,2021年兩會期間眾多代表提出了建言。如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提出建議,加快電力市場改革,形成“誰受益,誰付費”的市場化長效機制;出臺政策推動儲能云平臺建設,支撐電化學儲能的充分利用共享化和互聯網化;大力推廣新能源發電并配套建設大型儲能電站,促進東西部經濟平衡發展。
多位電網公司代表也在兩會期間提出關于推進儲能規模化應用的建議。如南方電網總經理曹志安建議力推“可再生能源+儲能”發展模式,其成本通過提高新能源消納比例、提升外送通道利用效率等收益疏導。國網河南董事長王金行提出建議在國家層面出臺政策,推動風電、光伏項目主動承擔起提升調節能力成為合格電源的責任,配套建設10%~20%的儲能設施。并建議出臺與儲能成本掛鉤的財政稅收補貼政策。國網新源董事長侯清國建議,完善抽水蓄能價格機制、將抽水蓄能電站收入納入輔助服務費用向全體終端用戶分攤傳導,保障電站獲得合理收益。同時建議科學制定抽水蓄能運行考核、投資回報等配套政策。
而國家電網發布的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也提出,要完善抽水蓄能電價形成和容量電費分攤機制,建立儲能電站投資回報機制。研究出臺儲能的市場機制已經成為目前行業發展的關鍵!電網公司在其中的推動作用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