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電力物聯網20年
近年來,中國碳減排方面的決心和成果有目共睹,從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正式提出“能耗雙控”行動到2020年“碳中和”目標,從2005年900克左右的度電碳排放到2020年的600克左右,向全世界彰顯著中華民族的責任情懷與大國擔當,中國也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個在發展中階段即提出零碳目標的國家。那么光伏分布式在中國碳中和的進程中,將承擔什么樣的使命以及可以貢獻多大的力量?本篇來分享下中國光伏分布式領軍企業—聯盛電力總裁田大勇的解讀。
零碳目標的主要實現途徑一般有四個:零碳能源、零碳交通、零碳建筑和零碳生活,其中零碳能源占據著決定性的地位。零碳能源轉型,目前主要以光伏和風電為支撐,并主要依賴于光伏電站裝機的跨越式增長。光伏能源系統,又分為集中式光伏和分布式光伏,而集中式光伏在發電量占比中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層層分析下來,分布式光伏貌似不具備“支柱性”作用。
聯盛鐵塔分布式光伏項目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分布式能源對碳中和的貢獻,不能完全以裝機規模和當前靜態占比來衡量。
一、分布式能源,是零碳能源中唯一從消費側實現清潔能源轉型的手段。通過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形式,既滿足了用電主體自身清潔能源轉型的需求,同時增加了行政區域和當地電網的綠色電力占比。
二、分布式光伏,是完全基于用電主體需求和特征定制化的零碳能源,既可解決傳統能源供給網絡無法覆蓋的細分場景,同時伴隨著儲能、智能微網等技術的應用輔助,也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區塊鏈能源形態。
三、分布式光伏,是清潔能源的最高社會教育形態,讓更多的用電主體親身參與和直接獲益,才能形成全社會統一的認知高度和自主高度。
四、分布式光伏,是能源轉型戰役中的“麻雀戰”,個體戰力雖微不足道,但其不可估量的海量效應和增量態勢足以驅動整場戰役的質變。從增量趨勢看,十四五期間分布式光伏將占全國光伏裝機增量30%以上甚至有望占據半壁江山。
分布式項目個體看似微小,在實現規模化布局后,卻可能呈現傳統能源和集中式清潔能源都無法企及的聚變效應。分布式光伏,也是中國零碳轉型“木桶效應”中不可或缺的那塊木板。